天然氣消費量的增加,一方面來自于持續復蘇的經濟增速,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國家對于“煤改氣”的持續推進。在近年來大面積使用天然氣替代煤炭作為一次消費能源的情況下,能源消費結構更加安全,生態環境得到了明顯改善。
政府工作報告顯示,五年來,生態環境狀況逐步好轉。制定實施大氣、水、土壤污染防治三個“十條”并取得扎實成效。煤炭消費比重下降8.1個百分點,清潔能源消費比重提高6.3個百分點。
但是,成果斐然的“煤改氣”在推進的過程中,仍存在諸多問題。因基礎設施不足、體制機制尚未理順,制約了中國天然氣市場,也制約了中國進一步改善生態環境、調整能源結構的空間。
持續推進“煤改氣”
盡管在“煤改氣”工作推進過程中出現了局部天然氣供應緊張的問題,但記者采訪的多位專家均表示,相關工作將會在未來幾年持續推進,同時,政府也將會采取各種辦法確保供氣安全。
仔細分析不難發現,2017年出現的局部工期緊張問題的主要原因,一方面來自于前期籌備時對于冬季天然氣需求的估計出現偏差,另一方面則來自于基礎設施(管道、儲氣和接收站等)的建設不足。
據本報記者獨家獲得的一份數據顯示,在今冬天然氣供需矛盾最為緊張的河北省,冬季開始前預計共需65億立方米天然氣,這一估計建立在“煤改氣”工作的原本計劃:居民180萬戶,鍋爐4500蒸噸。
然而,據記者與河北省發改委和中石油方面求證,實際情況是,居民煤改氣預計完成260萬戶,鍋爐改造11700蒸噸。超過預計的改造帶來了巨大的需求量增加,僅河北一省冬季就增加了17億立方米的天然氣需求。
突增的用氣需求考驗著儲氣調峰能力,但中國的基礎設施建設嚴重落后。首先就在于儲氣庫基礎設施建設的不足。何立峰就表示,中國目前做得最好的是上海,已到15天左右的供氣水平,接下來就需要總結推廣這方面的經驗。
“上海最重要的成功經驗,就是供氣方式的多元化,提供了非常大的儲存空間。”天然氣行業專家楊建紅告訴記者,“西氣東輸、川氣東送、海上平臺氣以及LNG接收站,多元的供氣和管道保證了用氣的安全,這點值得許多地區借鑒。”此外何立峰表示,將穩步推進儲氣能力、供氣能力和管網建設。
上下游深化改革
從宏觀層面看,煤改氣的推進帶來的直接影響,就是中國能源消費結構的變化。在其影響下,天然氣在去年占到中國一次能源消費的7.06%,相較前年同期上升超過0.6個百分點。
解決煤改氣工作中出現的問題,除了采取針對其本身的措施之外,天然氣行業上下游均需要不斷持續深化改革。
“天然氣市場需要多元化的主體參與、建設,而2017年這一市場的火爆,在一定程度上也證明了它所具備的市場潛力,相信2018年會有更多人有興趣加入進來,進行投資。”一位市場人士告訴記者。